发布时间:2025-02-11 15:16 文章来源: [ 返回 ]
科普:如何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?
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校园,总是有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特殊孩子欺负,因为“具有暴力倾向”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标签。
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,特殊孩子更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生理或心理上的欺负,比如被取绰号取笑、乱扔物品,甚至被“陷害”当替罪羊等。
那么如何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学校,和其他孩子较好的相处呢?
孩子入学后,家长要做好与老师的沟通
告诉老师孩子的真实状况,有些家长想隐瞒孩子是自闭症,怕老师知道后带有有色眼镜,然而孩子的状态是瞒不住的,刻意的隐瞒只会给沟通加一道门,影响信任。
倒不如说清楚孩子的真实状况,告知老师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,比如:一直开灯关灯可能只是对光敏感,寻找自我刺激;表达能力不足,有时会用力过猛,但不是真的要伤害同学;
沟通中,要告知孩子具体的问题,可能会用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等,让老师先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的准备。
如果老师能用“优势的眼光”看孩子,多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,带领班级里的同学用接纳的态度面对特殊孩子,相信对星儿、普通孩子和老师,都是最好的结果。
当然,家长要多理解老师,多肯定老师的付出,表达感谢也是一种强化,老师也需要被肯定,进而做的更好。
提高管理特殊儿童的意识
(1)家长和老师可以先让孩子熟悉周围的环境以及上课的情况,穿上校服在家里排练如何上课。
(2)提供一张有全体老师和同学姓名的照片,帮助孩子识别脸孔和名字。
(3)教导孩子基本礼仪,对可能发生的社交情况进行预先排演。
(4)帮孩子列出时间和事件清单。自闭症儿童在计划和处理事情的先后次序表现较弱,把要做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列在清单上,有助于他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。
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在集体环境下做关于自闭症等的科普
让老师和同学们,了解自闭症究竟是什么,有什么特征,可能会有的举动等。同时,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带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,让他们了解到自闭症孩子和家长的不容易,引导同学帮助自闭症孩子。其实,孩子的世界很简单,很多时候会做出错误行为,只是因为不懂不理解,这个时候,老师及时的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。
关注孩子身上的细节和变化
孩子回家后情绪有没有什么波动、衣服有没有脏或破,有语言的孩子家长要多跟他交流,一方面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,另一方面也是在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。
注意,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使用中性的句子,例如,“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?”“有没有和同学说话呀?”而避免“在学校没事吧?”“没人欺负你吧?”这种引导明显的句子。
让孩子在班级里“有所为”
必须承认,特殊孩子很多能力都比不上别的同学,但他一定有某些优点或长处,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发掘和引导,比如喜欢画画,经常获奖为班级争光;常常帮老师擦黑板等,一方面让老师和同学觉得他不可或缺,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。当然,有些孩子可能达不到这些,起码我们要训练好他的安坐技能,学会等待,学会提要求等,减少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影响。
素材选自:《特教观察》
ABOUT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