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家长说,孩子已经快四岁了,还不会说话,身体没力气、没力量、很瘦,脸色也很苍白,动不动就喜欢人家抱或躺在地上。现在感统也练了半年多,但是始终是不说话,偶尔蹦出一两句,主动与延伸的语言还是没有。这是怎么回事?该怎么办呢?
这位家长说到的这个现象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经历。大家要想一想,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健康的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晚说话呢?
01
一个人要会说话的条件
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人要会说话必须要有什么条件?
首先是个人机体的结构是正常的,眼睛、嘴巴、舌头什么都不少。
在这个基础之上,我们要检查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,有没有什么样的人、事或者是动作一直耗尽孩子的能量,导致孩子没有力气说话。
我们知道要说话的时候,我们的胸腔、腹腔是要用力把空气压出来,震荡到我们的咽喉部位,才会有声音出现的。
如果一个孩子的内腔都没有力量,或者是没有通路让他可以使劲,那就用不出力量,那么他的声音是发不出来的。
因此我们就要检查到底这个孩子的内腔是有力量的吗?他有感觉通路吗?
如果没有,是不是家长给孩子过度的康复,康复到没有力气了?是不是从小就没有给孩子按摩、拥抱、挤压,导致他的五脏六腑一点感觉都没有,所以他不会使劲,不会把空气用力地输送出来?是营养不足吗?睡眠不好吗?是不是家长太严厉了,老是叨叨地念,让孩子一直害怕、焦虑、恐惧,把能量耗完了
其次我们来看看听觉。
一个人要说话,那么必定要先有学习、模仿。听觉就是第一关,要听见、听到、听清、听懂,然后才会去模仿、应用,最后变成他的语言。
如果孩子的听觉通路是不足的,或者听觉系统是太过敏感,有一点点声音就听着不舒服,就会害怕,或者是讨厌,那么就会直接屏蔽掉。
例如家里有人是大嗓门的,或者左邻右舍是一直很吵闹的,小孩子的听觉器官很脆弱,音量太大,听着就很痛,所以会屏蔽。
一旦屏蔽,很多声音就进不到他的大脑,自然就没有办法形成完善的听觉通路。没有听觉的学习,当然就没有语言的输出。
如果听觉环境没有这些负面的因素,那么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语言概念,让他有学习的对象?
例如孩子小的时候有没有不断地、温柔地和他说话,让他听到这些语气跟你的表情、心情是有关系的,然后能够感知语调和心情、语调和情绪的关系,所以他就会关注语言。
再慢慢地开始给一些语言概念,看到什么说什么,碰到什么说什么,孩子就慢慢地开始不断地刺激和整合,他就学会了原来听到的语言和他看到的、碰到的这个东西是连接的,是有关系的,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什么?他的语言概念就开始建立和扩充,之后就会进入到看到什么说什么。前期是他看到什么,我们说什么,后期会自己开始模仿和应用,语言就出来了。
再来就是嘴巴。
当孩子要说话的时候,可以正确调动发音器官发出正确的音吗?说出正确的话吗?还是只是啊啊叫?这就关系到口腔触觉是否被满足。
如果早期吃手、拿东西塞嘴巴的口腔敏感期没有被满足,或者因为能量不足,口腔敏感期发生的时间就很短,甚至就没发生,那么孩子的口腔触觉通路就很少。
等到他有足够的语言材料的时候,他要开口说话,他可能要调动他的发音器官是有困难的,所以说话就会变得很晚,一开始说话也是说不清的。
前面说到的眼睛、耳朵、嘴巴这些感觉通路,要通到大脑去,大脑知道怎么回事了,现在该不该说话?要说什么话?在过程当中要经过前庭的过滤,过滤完以后,进了大脑的信息继续延伸通路到我们的功能区。
如果前庭也是迟钝的,或者是过于敏感,那么我们的脑部电流的传输状况就不稳定,这就影响到我们刚刚讲的眼睛、耳朵、嘴巴这些感觉通路的品质,还有建立的速度,所以就会影响到语言能力发生的早晚。
那么前庭的部分就可以追溯到在胎里的时候,妈妈有没有多角度地去运动?有没有给听觉和视觉的刺激?尤其是在出生前三个月。出生之后有没有轻轻地摇抱?有没有给人脸凝视?有没有给语调的感知?这些动作都做足了没有?而前庭的基础又在触觉上,有没有给足够的触觉的按摩抚触?是不是产道挤压出来的孩子?周围的氛围是不是会让孩子可以放松地接收周边的任何信息,还是让孩子紧张到什么信息都进不去?
所有这么多的因素全部都要具备,一直持续正确地刺激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,一直到量够了,通路连起来,它的功能才会产生。
这就是我们讲的量变产生质变,就是因为通路连起来了。而质变需要建立在足够的感觉通路基础上。
感觉通路怎么长?需要建立在足够的感觉刺激上。那么感觉通路要品质良好,当然感觉刺激的量跟正确性、针对性要求就很高。
所以,一般家长如果对感觉统合不了解的话,这些都会给得不够,或者给得不对,自然我们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人晚说话、不说话。
02
案例分析
文章开头说到的这位孩子快四岁了,动不动就要抱,要躺在地上,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孩子身体是没能量的。
为什么能量这么低?从小没锻炼吗?抱习惯了吗?还是孩子想要自己动手的时候老是被限制住,于是到最后就懒得动了。因为他抵抗不了大人的力量,所以大人一旦限制了,他是无能为力的,最终他放弃了,他就不动了。不管是因为没有锻炼导致没通路,使不上力,还是心情郁闷,不能做自己,一直耗能量,能量低,通路就不容易建立起来,导致他没力气说话,没力气把气体运送上来去震荡喉咙。
能量不够,个体接收的信息也会有选择,感觉上不舒服的或是比较强烈的刺激,他就不会去接收,听觉上自然就会屏蔽,躲开、避开听觉刺激让他觉得不舒服的环境,或者是家里是谁老是大声地吼他,或者老是在旁边啰嗦个不停,老是在旁边嫌弃他,那么当这个人一开口,他就不想听,耳朵就关起来。于是这些感觉刺激一旦不被个体接收,当然就不会长通路了。
前面说到的要说话要完善那么多的条件,现在我们给孩子的环境竟然是让孩子讨厌而封闭自己的感官,当然就会一直出现不了语言能力,也就是这个环境让他太无能为力,不能当自己,所以他不想当自己,他也不想长了。
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担心的现象。小小年纪不想长,本身这种不开心的状态就耗能量,成长的意愿低弱,很多的细胞活力就会下降。你给他吃再好吃的东西,他可能一是不想吃,二是因为郁闷而消化功能很低。
03
孩子成长需要的环境
借由这位朋友的提问,我们提醒大家:
孩子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不管,他就自然会长大。孩子是需要安全、丰富、有爱的环境,给他足量的、正确的、针对性的感觉刺激才会长大、长好。
如果大家不懂感觉统合,那么给不到孩子安全、丰富、有爱的环境刺激,孩子自然就长不起来。孩子长不起来,当然不是家长愿意的,家长是比谁都还操心,但是事实上这个结果是家长因为不懂造成的。
所以,请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感统,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感觉统合状态调好一点,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各个信息你才会有所察觉,才知道要及时去请求专业的帮助而不会耽误孩子。